群众冷暖无小事,民生民意总关情。在高明乡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政策法规“宣传员”、村情民意“调查员”、村民事务“代办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他们驻村真蹲实扶,帮助改善民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推进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同步发展。今天《驻村干部》系列报道带您走进高明乡星庄村,看看这里的驻村干部是如何接“地气”、聚“和气,为群众办实事的。
90后小伙喻晶是高明乡星庄村的驻村干部,从接到“驻村”这个任务开始,喻晶就琢磨着怎么把这份担子挑起来。在向其他驻村的前辈们请教后,他决定先从走访群众收集问题着手。
“我们这里的电压太低了。一餐中饭从早上开始煮都难得煮熟。”
“有时候村上的人要是全部都回来了,家里的电视机都打不开,洗衣机开不动。”
不走访不知道,一走访吓一跳,星庄村村民的生活正饱受低电压的困扰。
从星庄村老村支书高光前的口中,喻晶得知了星庄村电压低的原因。星庄村一直以来用的是廖家坪水库送的电,当时立电线杆时,村上经济能力有限,杆子立得比较稀,变压器容量比较小。随着社会的发展,星庄村电器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这时,电力却跟不上来。
电力小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什么村上的干部不想想办法呢,喻晶带着疑问找到了星庄村村支书高秩宽。
“以前有指标限定。再说,要是要弄的话,也要自己出劳力,要自己抬柱子、自己挖坑 。我们这个地方比较穷,所以一直没有弄。” 高秩宽一语道出无奈,喻晶从此便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既然村上没有多余的资金,那只能尽量帮他们争取项目资金了。喻晶一边思考对策,一边向高明乡的党政领导反映这个问题。经过多次的争取,300多万元的电网改造项目终于落户星庄村,星庄村1300多名村民即将告别“低电压”的生活,开始使用国家电网的电。今年7月31日,该项目正式动工,喻晶经常与村干部一起了解施工进度。
施工的过程整体平顺,但也有一些村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我们这个地方比较集中,所以每一寸都比较值钱。如果占了老百姓的地,他们自然有点不高兴。”
星庄村井坎组的村民胡配元家门口有一片池塘,他用的是池塘右边的电,施工组准备在他池塘的左边立一根电线杆,由于他根本用不到池塘左边的电,电线杆又要占用他的地方,一开始他很不情愿。
一户一户地做工作,一句一句地讲道理,不情愿的村民渐渐情愿了起来,还帮着村干部一起做思想工作。做好了群众的思想工作,施工队施起工来顺利了许多。目前,新的电线杆已全部立好,17名施工队员兵分两路,正以每天500米的速度组装横单。整个工程有望在今年年底竣工。
蹲点日记:高明乡喻晶
走访返程,在一路颠簸的车上,我反复思忖着这一年的驻村经历。从以前不定时的去村上走访到现在每周二下乡的规定动作,从刚来基层的不知所措到如今应对自如的事必躬亲,我想这不只用责任可以来诠释,对村上情况了解越多,与村民打交道越深,就越发有一种情怀在内心流淌,过去看着村民因电力问题而造成极大的生活困扰,我往往比他们更难过,如今,经过各方努力,今年底全村电网将实现全面改造,在外务工的村民可以回家过上热热闹闹的大年了,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比谁都高兴。但是,星庄村“山路十八弯”的地理位置及村民本身薄弱的经济基础,致使全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接下来如何带动村上的经济发展,引导村民致富,我想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蒋越扬 廖艺云(实习)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