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明乡:经济新常态下矿业的“寒”与“暖”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何林焱 编辑:刘强 2015-08-25 16:58:42
时刻新闻
—分享—

  继续关注《落实“3+2”战略——乡镇篇》系列报道,今天我们将视线对准高明这个因钨钴而兴的矿业重镇。这里既缺少钨钴资源,又没有交通、技术优势,但这里却控制了全国90%以上的钨钴废料一级市场和全国六分之一的钨钴产能。从产业兴起要素的角度出发,这里最不可能成为“钨钴之乡”,但是高明人却在这里建成了全国三大钨钴废料有色金属集散地之一和全国最大的钨钴磨削料回收加工基地。然而,在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低迷和国内经济新常态下,高明这个矿业重镇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寒冬,并且正遭受转型的阵痛,今天的高明,如何在求新求变中寻求突破,考验着每一个高明人的智慧。

  一提到高明,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它的矿产业。这个因钨钴而生,因钨钴而强的乡镇,创造过不少辉煌,但如今,它和其他很多老矿产基地一样,辉煌已经不再,高明正在谋求创新提升,谋划突破转型,再次踏上创造高明奇迹的征途。

  俯瞰高明循环工业经济园,与早几年喧嚣忙碌不同,整个工业园显得有点宁静,很难让人想到这里就是全国三大钨钴废料有色金属集散地之一和全国最大的磨削料回收加工基地。沿着工业园主干道一路走来,不少企业大门紧闭,机械的轰鸣也像有色金属的价格曲线,始终不见高歌猛进。

  工业园内永兴钨业董事长罗放奇告诉我们,自从钨钴价格下跌以来,他的厂子就一直处于半开半停的状态。钨钴废料收购价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而钨钴成品价格持续走低,生产一吨钨几乎无利可图,尽管如此,罗放奇还是打算咬紧牙关在“寒冬”中坚守。他希望通过继续扩大产能,摊薄每一吨钨钴的生产成本,等待着有色金属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高明循环工业园引入规模企业11家,绝大部分企业都遇到了永兴钨业类似的尴尬,都在各显神通,期望熬过这个有色金属行业的寒冬。

  高明乡党委书记谢智兴告诉我们,高明正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整合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同时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上个世纪末,高明人从臭水沟里淘出“黑金疙瘩”,在乡党委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强乡,发展民营经济富民”的大旗下,采用“保姆式”服务,引导钨钴企业规范发展、良性竞争,带动了一个产业兴起,创造了一个发展奇迹,成为我县3+2发展战略中做深做精矿产业的重要基石。面对国际有色金属价格走低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高明的矿产业亟需寻求新的突破,实现矿产业的涅槃。

  在高明循环工业经济园采访,记者看到虽然一些从事磨碎料初级加工的钨钴分离企业“寒意袭人”,但向下游延伸,已经开启转型的企业却“暖意融融”。

  湖南力天钨业股份有限公司,高明循环工业园引进的重点规模企业,它主要从事钨铁、钨粉、钨酸铵的生产销售。产品所需要的原料钨直接来自工业园中其他钨钴分离企业的成品。

  就在其他企业“发愁”没订单、没利润举步维艰的时候,湖南力天也在发愁。他愁的却是如何完善自己的产业链条,不让别人“掐住”自己的脖子。去年下半年,湖南力天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收购了工业园内离他们不足一百米远的一家钨钴分离企业,实现废料到原料到成品的一体化。

  这就是在国际钨钴价格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在高明循环工业经济园一角的缩影。产品单一、处于产业低端的企业,经营困难;产品多元、提前转型的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就相对较强。

  “我现在最希望做的就是引进一家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带动整个园区,把钨钴做到最终端产品。”谢智兴说,对于高明循环工业经济园的发展前景他们还是看好的,因为这个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这里是循环利用资源,这也是国家提倡主导的。

  沿着高明循环工业园主干道一直前行,第二期的三通一平雏形已成。高明的钨钴产业尽管依然寒冬笼罩,但在其冰河下汩汩涌动的暖流却依然强劲有力。谢智兴说,寒冬中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作为一个老矿业基地,高明要实现突围、加快转型的任务十分繁重,但高明人不屈的性格必将再次书写高明矿业崛起的新奇迹。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何林焱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