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秋之晨韵

来源:梅城镇中学 作者:陈明和 编辑:刘强 2014-10-27 08:05:04
时刻新闻
—分享—

  一天里最安静的时刻。

  夜虽然很深沉,但也意思到该到了下班的时候——黎明,正伴着一轮红日在门外等候。夜于是更裹紧了她黑色的大衣,她喜欢以最浓烈的色彩迎接那轮光芒四射的喷薄欲出,那是她的行事风格,也是翻开新的一页的最浪漫的经典。几颗星子在深邃的天空眨巴着眼晴,一夜的坚守,或许已觉着疲倦?风轻轻地吹着,不知花圃里的那棵树又掉了几个叶片?那些花朵呢?是不是又有一些掉了下来?在悄无声息的夜里,象降落伞一样优美地落到地上,优雅地躺成一个姿式,依然不屈不挠地继续诉说一个花朵的芳香和美丽?于丹曾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住在水泥盒子踩在柏油马路上,24小时有人工照明,春夏秋冬有人工暖气,还有当年古人的那种山水情怀吗?” 恐怕真的很难再有。所以绝对不可能有这么一个林黛玉似的女子,用一个香囊将掉落的花瓣葬到树下去,然后伊伊呀呀地抹眼泪,然后缠缠绵绵地吟《葬花词》,然后伤伤心心地悲叹自己如花朵一般被风戏耍的命运。林黛玉是个特爱流泪的女子,心理太脆弱偏偏又情感太丰富。花落下来,容易使人伤感,秋浓了起来,似乎有点凄清,林黛玉是个弱女子,奇什么怪呢?可龚自珍呢?龚自珍是个伟男子。“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村!” 何其雄迈!可龚自珍竟也为落花而动情。龚自珍写有《西郊落花歌》,想像奇特,格调奔放,抒发自由奔放,奋发向上情感,可谓写落花的一篇奇作,照录如下: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西郊车马一朝尽,定盦先生沽酒来赏之。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人皆痴。如钱溏潮夜澎湃,如昆阳战夜报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齐蛾眉;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忽怪诞百出难穷期。先生读书尽三藏,冥目观想尤神驰。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诗连用七个比喻,刻划落花奇姿异彩,又用佛典中语,歌颂落花之壮观,结句尤为精彩,突兀出奇,可谓绝妙。无怪乎于丹“中国人的时间,是由节气构筑在土地上,而中国人的空间,是一个自我永远在远山近水中悟得的空灵禅境。”“中国人的山水是一种观念。山意味着道德的坚守,水意味着一种智慧的流动。中国是有山水自然这样一个坐标系的。正如‘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思浩荡。’”

  落花也算山水情怀,落花亦有空灵禅意。

  于是打开电脑,回到现实中来。中国共产党十八面四中全会闭幕,伟大祖国欣欣问荣。也有不和谐消息:香港理工大学讲师、“热血公民”团体成员郑松泰日前在报纸上撰文,辱骂香港的父母是猪,只顾自私自利“找食”,没有肩负起保卫香港的责任,如今才会连累到年轻一代。他怂恿年轻人出来反抗,“一定要继续搞(‘占中’)”。甚至呼吁子女与父母断绝关系,终生不相往来。

  令人气愤!

  这郑松泰也配为人师表吗?即使是个普通人,怂勇人家的子女与父母绝交,以别人的家庭和谐做政治牺牲品,不仅不道德,更有违社会伦常。亲情是人发自本性的天然情感,家庭和睦几乎是每个人的愿望,中华传统文化更格外重视人伦,主张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这郑松泰之流,是搞乱盲港的罪人,只配称作师渣,人渣。

  记起毛主席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郑松泰之流,螳臂挡车。郑松泰之流,秋后蚂蚱!

  太阳出来了,新的一天与新的希望同时开始,古人的山水情怀与现实生活一并生长,我的笔在秋之晨韵里寻寻觅觅。

来源:梅城镇中学

作者:陈明和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