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的一些地名,不知您注意没有,同名者多多。譬如全国为梅城者至少有四个,浙江安徽广东湖南都有,都很有规模和名气,像一册厚厚的书,很文化很故事也很沧桑。此外,如梅城周遭的山名也很类似,同样的山名在全国有很多,而且像东华山、紫云山、笔架山等山名应该是文人润色过的,一看就很美丽很词藻很文采,不可能出自一字不识的原土著蛮人之口。那么,这里在历史上就应该很有一些故事,也应该出过一些很了不起的人物。也确实如此,譬如梅城就与梅鋗有关。其他的呢?都好象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没有留下一个文字、一个纸片,这让我们好有些懊恼和遗憾。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进行文化解读。譬如梅城有一条河,叫洢水。为什么叫洢水呢?硏究梅山文化的学者,譬如龙沛林先生认为洢水与洛阳的伊水有关。洛阳有伊水。洛阳的伊水发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伊水出蔓渠山。《水经注》: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梅城的洢水源头一为浮青的熊耳山,是不是有点惊人的相似?可不可以说:“熊耳之山,洢水出焉” ?还有,梅城北塔山下原有一深潭,叫洛阳湾,直接把洛阳名字牵过来了。这真的就这么巧吗,如果和洛阳没有关系?
假若梅城洢水的得名真的与洛阳伊水有关,那么就牵出夏末商初一个大大的人物来。这个人叫伊尹。“伊尹相汤,伐桀救民,以天下为己任。” 故孟子有“圣之任者也” 的评价,很了不起的。我简单介绍一下伊尹。伊尹,夏末商初人。因善于烹饪被汤看中,曾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是历史上第一个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现嵩县有元圣祠,为纪念伊尹生地而立。有联: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上联说伊尹耕桑于莘野,下联说孔子著书于尼山。可见古人把伊尹与孔子等量齐观的,一个是元圣,一个是至圣。
伊尹的出生有神话色彩,其母为救民而死。郦道元所作《水经注·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这让我想起了猎人海力布,他从鸟语里听到洪水来临的消息,宁愿让自己化为石头而透露消息拯救了乡亲们。伊尹的母亲也如此,见臼水而出救一邑百姓而化为桑树。
伊尹的子孙多次南迁。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我确信,一定有人曾在梅城生存过,而且很有名望,不然不会有洢水的得名。梅城确实古老而神奇,既然蚩尤,舜,黄帝都与这片土地有过牵连,那么伊尹或伊尹的子孙们来到这里,将许多动人的传说刻印在这派美丽的山水里,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如果说没有确凿的文字记载,但这又能怨谁呢?实在是历史太过漫长,几千年啊!或许以后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有更多有能力的学者能一点一点地揭开历史的谜团而一步一步抵达历史的真实,对此我既充满期待又深信不疑。
来源:梅城镇中学
作者:陈明和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