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我心中的黑茶情结
一
大约是在十多年前,我在青海格尔木当兵的时候,每年的阳历十月份铺天盖地的的冰雪早已经光顾了青藏高原,而内地则还沉浸在金秋十月的喜悦当中。每逢此时,部队早早地就分发过冬的衣物,记得那时候每人一大块砖茶是必须的过冬物品。那时,真的不知道这样的茶,于过冬有怎样的关联。直到后来时间长了,才慢慢地发现那些当过十多年兵的老同志,几乎天天饮用这样的茶叶,他们告诉我青藏高原天寒地冻,需要这种茶来温暖身体驱走严寒。所以,大概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与黑茶结下了将近八年的缘分,我喜欢读书写作,高原冬天的夜晚寒风如鬼哭狼嚎般的肆虐,深夜看书累了熬上一壶砖茶,心中格外的暖和。
离开部队好几年了,我一直喜欢喝茶,生活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购置一些各类茶叶,以供自己读书写作时享用,我开始慢慢学着用心去理解茶,但遗憾的是却一直没有见到过曾经伴随我走过人生青春岁月的“黑茶”,心里总是在怀念着那段喝黑茶的日子。直至去年,我的一位朋友送我一块“安化黑茶”,我觉得似曾谋面又格外亲切,如获至宝。回到家中,用小刀小心地撬开一个小角,放入茶壶之中用电磁炉熬制,过滤之后倒入杯中,汤色红润清香扑鼻而来,一下子令我着迷。喝了第一杯之后,顿时心扉暖畅,甘甜之味荡气回肠。似曾时光又回到了当年和战友们围炉夜话的情境。也许是多年之后的再次邂逅,我倍加喜爱黑茶,不仅仅是曾经那段岁月当中黑茶给予我温暖的回忆。更重要的是,我的肠胃一直不好加之晚上经常看书写作,熬制的黑茶让我的肠胃不会那么偏冷。
爱喝茶几乎是每一个文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茶的清香能够抹去人生的一缕烦忧,使人安静沉思。多年来,我喜欢在茶香的陪伴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细细的品味书里书外的百态人生,喝茶在我的心中成为一桩雅事,只有懂茶的人,用心去品味茶的性格的人才能够坐在一起谈文论道,而茶却在不言当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
农历甲午年的早春三月,春寒料峭,却也是大地回春的好时节。我带着那份多年的情结,应友人的邀请前往潇湘之地的湖南安化,探访黑茶的故乡。安化黑茶,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马王堆古墓遗址当中就有用黑茶做葬礼的习俗,在元明清时代,黑茶一直被列为朝廷贡品。安化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境内雪峰山脉延绵不断,青山秀水,云雾缭绕。由于地处北纬30°,它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生长优质茶叶,加上安化在古地质学中又是冰渍岩地,茶树在安化境内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所以世代安化人家家种茶、制茶,历千年而不衰。古代非常有名的茶马古道的起点——“风雨廊桥”就在安化境内。在古代,勤劳朴实的安化茶人将制作的黑茶,用竹子包起来捆在马背上,就在这风雨廊桥上依依惜别朝夕相处的妻儿,背负着行囊和茶叶,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不辞辛劳将安化黑茶运到西北边陲。在中国,西北的游牧民族由于长期过着不定居的生活,他们的食物主要是以牛羊肉为主,当时没有帮助消化的药物,所以当黑茶来临的时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救命之茶。早在元代之前,成吉思汗征服欧亚大陆时,蒙古士兵不服水土,军中缕现痢疾,中原道人丘处机就从民间收集黑茶,派人送往前线,让作战中的士兵饮用,痢疾很快就被消除了,大大增强了成吉思汗铁骑的战斗力。明清两代彻底将黑茶作为官方用茶,严禁私人贩卖,当时朱元璋就曾为黑茶而痛杀他的驸马。民国时期,安化黑茶成为晋商、陕西商人青睐的珍品,安化境内茶行林立,热闹非凡。
安化冷市镇是安化黑茶的主要产地,而我此次探访黑茶之源也就在这里。冷市,群山缭绕,风景宜人,这里有中国最大的万亩茶园,有黑茶生产的龙头老大“华莱健”黑茶生产基地。“华莱健”公司,在黑茶产业上缔造了一个传奇,也创造了一个神话。它的董事长陈社强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安化人,他懂茶、爱茶,更知道黑茶是引领中国茶文化和都市新生活的佼佼者。在他的带动之下,冷市人又开始了种植茶叶了,开始复兴起昔日黑茶事业的荣光与梦想。华莱健公司在冷市镇俨然是一副大气派,建有五星级宾馆待遇的集团办公楼,每天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每天冷市镇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人们看到了黑茶最为高贵的气质,看到了黑茶原本可爱的面容,在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黑茶制造依然在关键步骤上采用传统手工加工模式进行生产,保证了都市人饮用黑茶的健康与安全。由于冷市镇独特的地理环境,空气清新、自然环境没有遭到现代工业的破坏,所以它生产出来的茶叶最大可能的保证了它无公害的纯绿色性品质。
在冷市华莱健公司的门口数十米远有一家“安化皓玉黑茶专卖店”,那时我在这家店面里购买了几块安化黑砖茶,准备带回以不虚此行。回到西安之后,我加了店主的网号。才知道店主吴胜萍女士,也是一位喜好文学的潇湘才女,她是一位待人真诚又很文雅的人,在当地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业余时间在经营着她的茶店,生意做得非常好。我们虽未谋面,但仅仅通过后来的几次来往和微信上的交流,我却已经知道她的为人那样地谦和。以茶会友,以文会友在她眼中是难得的雅事,她喜欢我的书法,我感到是一件幸事。所以,在闲暇的时候,为她写了几幅字。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她赠我以黑茶,而且口感极好,我万分感谢。她言语之中的真诚与质朴,让人想到了茶乡人清净自然的心境是那样的高贵。如今,每天晚上,我伏案桌前或读书或写作或练书法,完全陶醉在自我的精神世界当中,她相赠的那一块黑茶,喝上一口神清气爽,回味无穷。我想这种以茶结缘的幸事,当是我人生当中又一份关于黑茶情结的难忘的记忆,或将永久存于心底。
三
“茶马古道忆风尘,梅山资水出黑茶;世间绝品人未识,沉香一缕洗铅华”。一杯茶,品人生浮沉;平常心造万千世界。黑茶以它古朴之美,甘甜爽口之味,浓香淡雅之姿,正在逐渐地被都市人所接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养生佳茗,倍受亲睐。
黑茶之美,在于它的古朴典雅的外形。安化黑茶,在千年的发展历史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形包装。有“紧压茶”和“散装茶”之分,紧压茶当中就有“黑砖、茯砖、花砖”,制作成长方形的砖块或者圆形的饼状,饮用时则需要茶刀撬开,置入壶中煮。而散装茶中的“三尖”,则是黑茶当中的极品,它是采用谷雨时节的鲜茶加工而成,被包装在竹席里面,叶嫩茶净,色泽纯黑。“天尖、贡尖、生尖”是古代典型的贵族茶,只有官僚阶层和富庶人家才能饮用。道光年间,天尖和贡尖被朝廷独揽,因为产量极少,民间难得一见。在现代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渐地把茶道引用在商业交流当中。洽谈业务时,主人用黑茶招待来宾,显得大气十足。黑砖和散装的“三尖茶”,已经成为精英人群当中的尊贵饮品。
黑茶之美,在于它汤色红润黄橙,后味甘甜。很长时间,绿茶以他无可替代的清香淡雅成为寻常百姓家的饮品。然而,对于肠胃不好的人,长期饮用绿茶则很容易伤及肠胃。黑茶,则属于中国茶类的六大类之一,它的内质香味醇厚,带松烟香,没有粗涩的味道,汤色红润,其性平和,药性苦甘,有着清火温胃散寒的双向调节作用。黑茶汤色虽浓,但不苦涩的让人难以下咽,热热地喝上一口黑茶,会让人觉得胃肠暖和,它后味之中略带甘甜,更是让人喜爱至深。
黑茶之美,在于它独一无二的特性。但凡对于熟知黑茶的人都知道,在黑茶里面有一种益生菌叫“冠突散囊菌”,俗名叫“金花”。年份久远的金茯茶当中,大量存在。这种“金花”,据现代医学证实只有在灵芝上少量存在,而它的医学价值则在于“金花”富含15中氨基酸,它能够繁衍出对人体有益的特殊微生物。因此上日本人对黑茶情有独钟,在日本黑茶被誉为“美容茶”,韩国人则把黑茶誉为“瘦身茶”,每年这两个国家的茶商都要在安化购买大量的黑茶作为储备而用。
黑茶有此“三美”,自然让人钦羡不已。对我而言,我更喜欢它的那种“中庸平和”之气,“中庸”是体现在它与众不同的口味上,黑茶再浓,它都不苦涩,总是给人一种回香之感,且入喉光滑;而且,黑茶非常耐泡,这让很多茶无法企及。“平和”,是因为它的外表从来都不引人注目,普普通通,但一旦相识却让人终生难忘。它的内在美,更加迷人,不张扬却很实在,相貌平平却心底善良,不与人争独具幽香。
在我的生活当中,把茶和读书兼容起来,是很幸运的事情。然而,品茶论道却需要少数的几个人,在心气平和之下以茶为调和,以文化作为气场,彼此倾心交谈堪为人生美事。当然我之与黑茶了解的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黑茶的很多妙处更待品过的人才能相知。我喝黑茶,有益于身体,有益于心性,有益于读书。我觉得这些已经足够了,黑茶适合我,但不一定都适合每一个人。每一个人也许都能在他所喜欢的事情当中,有着不同的乐趣。总之,不管了,此生与黑茶结缘是难得,悟得茶中奥妙那更是意外惊喜,不必强求。中庸平和,我心为怀,沉香一缕,洗尽铅华,足矣!
来源:原创
作者:孙亚军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