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只是曾经的一些美丽的瞬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总能触动我心中的弦。
那年春天,我从东莞长安去河源看望一位久未谋面的闺中密友。因我有晕车的习惯。于是,一上车我就把带给朋友的书翻开盖在脸上,佯装睡觉。朦胧中感觉有人坐在我的邻座。因我身上没什么贵重物品,我并不关心谁坐在我旁边,我只希望车能开快点,尽快地到达目的地。
“真是屋漏偏逢漏雨天”。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 乘坐的客车嘎然而止。我以为到站了,一骨碌 爬 起来准备下车。邻坐的人一把拿住我的手,朝窗外努了努嘴示意我望外看。“天啊,竟然塞车。”我揉了揉朦胧的睡眼,重新坐在座位上,不自觉地打量起这位不速之客来。他连忙微笑着向我点头问好。我忙不失迭地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你好。就这样打开了话匣子。他很有礼貌地问我在哪教书。我歉意地笑着说,我不是文化人,不敢为人师表,在东莞万裕集团上班。“请问是文秘工作吗?”我告诉他我在生产线上任人调遣,黑白两班轮换。这次轮到他不好意思了。他用手顶了顶鼻梁上的眼镜“那你有没有想过去从事文秘工作或是仓库管理”。我难为情的摇了摇头说道,目前在自学初级电脑。他若有所思地教导我,应该去参加专业培训才对。我自我解嘲的说,“要养家糊口,哪有闲钱去搞什么培训呢?不像你们有钱人,站在说话不腰痛”。话刚一说出口,我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后面那句话说得太直接了,但已是覆水难收。他并没有计较我说的话。安慰我说,就算是这样,你也应该学一技之长来解决这基本问题。几百块钱学点东西受益终身,你又何乐不为呢?,人啊,要学会在自己身上投资。尽管他说的道理通俗易懂,但我还是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普通话都不标准又怎么与人家沟通呢?这次,他笑了,笑得很爽朗。“请问,毛泽东的普通话标准吗?”我欲言又止。“1949年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广场说的话,不光中国人听到了,全世界的人都听到了。”当时,我没有心神领会他那意味深长的话。现在总算悟出了点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该死的车在不经意间已到达目的地了。我俩握手言别,目送他远去的背影,我一拍脑门,居然忘了问他的电话号码及联系方式。就这样,这位萍水相逢的良师益友只能停留在我记忆深处。
今天,我掌管了绣丽山庄的油盐柴米,悠然自得地坐在仓库里时,不由得就想起了这位萍水相逢的朋友来,他的金玉良言犹言在耳,仿佛就在昨天,将时时激励我向上。
来源:原创
作者:蒋腊梅
编辑:刘强